2020-02-26 15:18:39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的哪吒进行了大胆彻底改编,讲述了他“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的成长故事。“抗命”是新哪吒的魂,也是电影的精神内核。“不信命,就是哪吒的命”,字字铿锵,震人心魄。
其实,“逆天改命”并非《哪吒》原创,电影中从不乏与“命”抗争的主题。“大圣归来”便是其中又一代表。那敢于“踏南天,碎凌霄”的大圣,那“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大圣,那终破封印披挂加身的大圣,何尝不是与至高之命在奋力抗争。这种抗争在《悟空传》中得到最淋漓的展现,“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那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天地之间,只我无佛,何等的气魄。
跳出中国传统神话人物,《疯狂动物城》中的兔迪何尝不是在社会对小动物的普遍质疑中一步步走上警察之路,《复仇者联盟》中的众英雄哪个曾屈服于灭霸“一个响指”后的结局……如果他们都信命,那何来故事,何来热血。
诚然,这类题材的饱满充实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天斗”“与命斗”的精神核心本就为电影注入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灵魂,加之“人”与天命的冲突碰撞产生出巨大张力,在极端环境下“人”的主观与魅力的最大释放,都为戏剧发挥留出充足空间。
除此,“逆天改命”何以成为屡试不爽的故事主题?换言之,观众为何一次次被这些虚幻人物的逆命冒险所吸引?如果说,“共情”是电影传达情怀的关键,那么,在观众与这些虚无缥缈的传奇人物之间,“情”从何来,“共”在何处?
什么是“命”?“命”是“不知其可为却注定要为”的“命中注定”,是“尽人事却无法知晓结局”的“听天由命”,是“顺其自然,假意看淡”的“乐天知命”……“命”可以是权威的指使,如同魔丸之于哪吒、佛祖之于悟空;“命”可以是无人敢破的潜规则,或是刻板的某种声音、整齐的异样眼光……
人,虽无加诸于身的天命,却有不甚满意但难以摆脱的现实。梦想的触礁、热情的衰减、真相的不如意……希望、失望、挣扎、绝望、得过且过、自娱自乐——人的成长史,就像是一部部“认命史”,或是“潜移默化”的现实“屈服史”。“命”是世界劝人放下年幼的执著与勇敢的说辞,是面目全非的人们原谅自己随波逐流的借口。
人们信命,所以更能感受“逆天改命”的震撼;人们信命,所以更需要“逆天改命”的故事救赎。信命的世界里尤其需要不信命的英雄,他可以是神话世界里的传奇,可以是《飞驰人生》里坚守梦想的赛车手,也可以是《银河补习班》里指导儿子对抗偏见的父亲……
在被“命”统治的世界,人们活在表面的平静里,未尝不曾产生过反抗的冲动。只是,“打破旧世界”“推翻现实”的彻底革命代价巨大,结果未卜。而此类电影的出现,恰好为人们精神深处怯懦的抗争提供了最和平最安静最廉价的发泄渠道。
这类电影极易激发人们情绪的假象:你会突然觉得斗志昂扬、人生充满希望,欢呼雀跃的投入到无异于往常的无趣生活中;某一瞬间,你甚至觉得生活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使世界与从前并无两样,即使你什么都不曾做过。
(编辑:admi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上一篇:三十天申论速成
下一篇:申论写作策论文——从头到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