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国家公务员备考文章: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鲅鱼圈华图国家公务员招聘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byq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
相信很多有过基础并且刷过大量题的同学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找主题句的各种方法,找主题句没有问题了,却又出现新的问题,不能够区分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的区别,进而造成混乱。今天老师给大家重温一下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之间的小区别。
首先从提问方式来看,两者就有很大不同。
1.主旨概括题提问方式:
这段话主要谈/讲述/表达/介绍/阐述的是:
这段文字的核心/中心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2.意图判断题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强调: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通过这则寓言知道的道理是:
从提问方式来看,主旨概括题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有“主旨、主要、旨在、概括、核心”等字样,意图判断题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有“意在、意图、想、道理”。也就是说,如果是主旨概括题,那么我们所要的答案是在文段中可以找到主题句,而意图判断题需要我们基于主旨再去推一步。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例】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A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指出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以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了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
第二步,文段为“总一分”结构,主要说明了莎翁和汤显祖剧本写作的艺术风格不同。对比选项,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
因此,选择C选项。
A选项,“阐述.... 伟大之处”无中生有
B选项,文段中还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写作手法,表述片面。
D项,“中外古典戏曲”无中生有。
【例】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从此,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各领域逐渐渗透,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被做得越来越大,已经不只局限在“突飞猛进”的工业生产领域,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 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B. 批判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C. 揭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D. 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
【答案】A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好处。然后由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句,即“这种模式存在弊端”。
第二步,文段结构为“分总”,重在强调“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缺陷”,说明作者对这种模式持否定态度,意在改变这种有弊端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合理引申。因此,选择A选项。
B选项和D选项均未提及主体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主体排除法予以排除。
C选项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是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例题中第一题为主旨概括题,我们所选择的选项即为主题句的同义替换。第二题,作为文段,主旨为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弊端,而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所以要在主旨的基础上加以引申,文段的主旨是一个问题,那么再选择选项的时候就要选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对策类描述。
分不清这两个题型的同学这次记住了主旨和意图的区别,相信在答题的时候能够多答对两道题呢。
(编辑:admin)